凤楼信息茶楼的官方网站_51龙凤茶楼论坛网_全国空降24小时服务下载_附近300元3小时服务联系方式

烟台业达医院

烟台眼科医院
我们为您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导航
网站导航
医护专业版
建设国家级紧密型医共体,将优质诊疗服务延伸到村
   时间 : 2022-05-27 11:04:50  点击量:741
        5月26日,烟台黄渤海新区(烟台开发区)医共体优势医护人员下基层暨潮水镇标准化卫生室启动仪式在潮水镇中营村支部大院举行。这意味着潮水镇14个标准化卫生室正式启用,同时,烟台黄渤海新区(烟台开发区)医疗共同体选派的第一批次17名优秀医护人员和新招聘的13名医务人员即将到各个标准化卫生室上岗。
 
17名优势医护下基层
为乡亲们送来优质医疗资源
         此次下基层的医务人员共有17人,分别到峰山冷家卫生室、中营卫生室、衙前卫生室等卫生室坐诊。
         作为下基层医务人员代表之一的王晓伟,是烟台业达医院神经内科的一名主治医师,擅长神经内科等疾病的诊断及神经介入手术治疗,他到峰山冷家卫生室坐诊。他在得知医共体要组织医务人员下基层到潮水卫生室的通知后,第一时间报了名。
        上岗的第一天,王晓伟就为一位因耳石症导致头晕的老人进行了手法复位。头晕症状减轻后,老人高兴地说:“我头晕好几个月了,也住过院,一直没好转,王大夫给我治了之后基本不晕了,我听王大夫说他要在村里工作一段时间,我要告诉大家伙,有这样毛病都去找他看,真是太方便了。”
        “我们深知,下基层活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组织选派我们承担此项任务,是对我们的一种认同和接受,更是对我们的一份希望和重托。我们将以积极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精神状态、倾注全力做好工作。”王晓伟说。
        和王晓伟一起下基层到潮水镇标准化卫生室工作的医护人员均来自医共体的各个成员单位,其中硕士研究生4名,主治医师8名。他们也纷纷表示将尽快尽早熟悉工作环境,融入到基层工作中,深入了解村居的基本情况,把优质的诊疗服务延伸到每一个村和乡亲们身边,使乡亲们切身感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带来的实惠。
 

 
14个标准化卫生室启动运行
“1+7+N”模式助力建设医共体
        与医护人员下基层同步的大动作是,烟台黄渤海新区(烟台开发区)14个标准化卫生室也正式启动运行。
        去年,开发区建设完成了潮水镇14个标准化卫生室,其中峰山冷家村卫生室是省级标准化卫生室,中营村卫生室等六个卫生室是市级标准化卫生室。为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烟台黄渤海新区(烟台开发区)医共体选派优秀医护人员下基层到这14个标准化卫生室,以此来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本次医共体选派的17名优秀医护人员和新招聘的13名医务人员即将到各个标准化卫生室上岗,村医也将每五年到烟台业达医院进行一次培训,通过优势人员下基层和基层人员上浮培训,形成“双向流动”良性循环,以此来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烟台业达医院医共体协作办公室主任潘孝敬说。
        据了解,烟台开发区于2019年10月被列为国家级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区,同年12月,工委管委确定由烟台业达医院为牵头单位,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福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古现医院、大季家医院、八角医院、潮水中心卫生院为成员单位,并覆盖各个镇街的社区服务站、村卫生室,启动国家级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建设。
根据《烟台开发区国家级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建设推进工作方案》要求,烟台开发区医共体采用“1+7+N”模式组织架构。“‘1+7+N’模式即以烟台业达医院为龙头,业达医院西海岸院区、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福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古现医院、大季家医院、八角医院、潮水中心卫生院等为成员单位,并向街(镇)所属的一体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辐射模式。通过医共体建设,为群众提供分级、连续、节约、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逐步实现区域内就诊率到达90%。”潘孝敬说。
        今年4月28日,烟台开发区出台的《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20项措施》对加快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通过医共体,选派优势医务人员直接下到每一个村卫生室,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实现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乡镇的目标,切实解决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薄弱问题。”烟台开发区卫健办党委委员、医共体负责人姜立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