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射线”的“护心人”
时间 : 2018-09-18 09:39:46 点击量:658
在烟台业达医院有这样一位医生,十多年来他一直从事着一项工作——做患者的“护心人”,他就是心内科主任邹治鹏。
“没有他,三年前我就死了”
见到邹治鹏主任时,他正带领科室医生在病房内进行查房。今年78岁的田女士是住院患者之一,而且是邹主任的“老病号”。田女士的女儿说,三年前的一个晚上她的母亲突发心梗,当她们发现并把母亲送到医院时已经超过12小时,母亲已经休克,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医生抢救过后下了病危通知,在和医生交流的过程中,她得知这种情况下做手术风险极大,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也很高。做手术有风险,不做手术母亲的命就难保,短暂的犹豫过后,田女士决定赌一把,请求医生为母亲做手术!
患者生命尚存,无助的家属又对医生充满了信任,医生又有何理由放弃?接诊医生决定立即为田女士进行手术。
夜晚,寂静的医院大厅里,急匆匆的脚步声和车轮声响过,田女士被送进了介入手术室,医生们也进入了手术室。
无影灯下,身穿铅衣的医生们争分夺秒地为田女士进行着手术,穿刺、造影、植入支架,半个小时后,田女士的手术顺利结束,此时,医生们才发觉自己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植入支架后的田女士情况很快好转,家属十分开心,经过打听他们才知道,当晚顶着压力为田女士做手术的医生正是心内科的主任邹治鹏。
转眼过了三年。前段时间,感觉自己有些胸闷的田女士再次找到邹治鹏主任,请他为自己诊断。对于自己的这位“老患者”,邹治鹏并没有太多的印象,因为这些年他经手治疗过的患者太多,直至老人的女儿详细说出了三年前的事情,他才有了模糊的印象。
耐心询问过老人的情况后,邹治鹏决定为她进行造影检查,有了三年前的信任,田女士和家属只说了一句话,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经过检查,邹主任发现,田女士的另外一根血管也出现了严重狭窄,在征得家属同意后,直接为她植入了支架。术后田女士症状立刻缓解,第二天邹主任查房时,老人高兴地对同病房的人说,“没有他,三年前我就死了,他救了我两次!”
追求完美,就要承受压力
心内科医生,医的是心,救的是命。他们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反应能力。
虽然已经从医二十多年,但是由于心内科的手术治的是心脏病,稍有不慎就可能让一个人失去生命,而且患者病情各有不同,所以手术对于邹治鹏来说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治疗患者,策略是第一位的,手术前我们总会考虑患者用不用做手术,应该怎么做这个手术,这么做手术是否符合手术指征,患者是否能够获益。”每次手术前,邹治鹏都要认真考虑、反复权衡这些问题,他称之为术前焦虑。“术前要举轻若重,术中才能举重若轻,术前焦虑了,考虑周全了,手术中自然就不会焦虑了,我要追求手术零死亡率的完美结果,就势必要承受更多的压力”。
术前焦虑、术中兴奋、术后疲惫,这种情绪的变化已经周而复始地出现在邹治鹏的日常工作中,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他的生活方式。
提到心内科医生,他们还是另外一个群体的成员——无影灯下的铅衣人。每次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时,医生都要身穿三十多斤重的铅衣进行手术,因为他们要接触的是射线,常年累月的辐射以及负重工作有可能给他们带来放射性皮炎以及腰椎疾病。身为心内科专家的邹治鹏自然常要穿着铅衣上台手术,多的时候一天要做十几台手术。
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让邹治鹏的健康亮起了红灯。一年前,他因为走路不稳,无法正常工作住院治疗,一个多月后,身体好转的他又投入到了工作中。“习总书记说不忘初心,那么作为医生来讲,我们的初心就是救死扶伤,这是我们工作的本质,要干好这项工作就必须有个好身体,必须要专心、专注地去干,只有这样才能够砥砺前行,才能逐渐进步,作为党员我是这么要求自己的,作为医生我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很朴素的一个道理,干好自己的工作”,邹治鹏说。
有付出就有收获。近五年来,邹治鹏带领他的团队在专业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团队里的很多医生已经能够独当一面,急性心梗手术的术中死亡率为零,这些都让他倍感欣慰。
学无止境 探索不休
心梗患者是心内科常见的一类患者,他们能够存活下来的几率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另外百分之五十左右的人可能还未送到医院就已经停止了心跳。对于这类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
为了最大限度地缩短心梗患者的抢救时间,今年,烟台业达医院成立了胸痛中心,心内科医生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战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相争。邹治鹏说,“高危的胸痛三分之二是急性冠脉综合症,最常见的就是急性心梗,建立胸痛中心的目的就是,尽量缩短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时间,主要就是为了开发区的病人,病人离得越近,病人来医院就诊途中,耽误的时间就越少。越及时来医院,受益越大。”
医学知识浩瀚如海。作为一名专业医生,邹治鹏从未放下学习。从初入医学殿堂,到成为心内科的专家,一路走来,他始终坚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在他看来唯有如此,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如今,在邹志鹏的带领下,业达医院心内科的介入手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医生的总体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不断进步的心内科还有了自己新的规划。“下一步我们想申请压力导丝测定项目,目前这个项目在烟台地区还没有医院开展过。这个项目能帮助医生更明确地判断患者到底该不该做支架,做支架时患者有没有获益,我们想通过这个让开发区老百姓得到更恰当的冠心病治疗。”邹治鹏说。